寒冬臘月,溫度嗷嗷往下降,這天兒是真冷啊!于是“發熱內衣”橫空出世,擊中了很多人的“要害”,也被商家封為“過冬神器”。從此,一衣在身便可“美麗不凍人”?!
發熱內衣到底能不能發熱?
在受到追捧的同時,追問和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。發熱內衣究竟能不能發熱?它的保暖效果真的像商家說的那么神奇嗎?
在某購物平臺上搜索“發熱內衣”,價格從五六十元到上千元不等,賣家們的月平均銷量都在千套以上。“輕薄保暖自發熱”“3秒極熱”“37℃恒溫保暖”各種宣傳語讓人心動。
據了解,發熱內衣品牌眾多、款式各異,面料更是五花八門。其吊牌標示的主要成分為聚酯纖維(滌綸)、粘膠纖維、莫代爾纖維、腈綸、氨綸、錦綸等,此外,有些品牌的發熱內衣還在吊牌中特別標出其所用的特殊材質,如“遠紅外纖維”“色拉姆”“依克絲”等,一些拗口的“高科技”名詞讓人看得眼花繚亂。大多數發熱內衣商家都聲稱,他們的發熱內衣里有一層“高科技”材料,可以自己發熱,保暖效果是傳統純棉保暖內衣的好幾倍。
相比線下,“發熱內衣”在線上更是賣得火熱,且價格更便宜。記者在各大網絡電商平臺上搜索“發熱內衣”后發現,產品信息多達上百頁,品牌五花八門,大多聲稱“37℃恒溫”“3秒即熱”“超薄速暖”,價格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。商家在商品詳情頁面寫到:在同等室溫下,穿著普通保暖衣的體溫溫度基本保持在35.5~36.5℃,而穿著“發熱內衣”體溫可以達到36~38℃。

一名業內人士提到,發熱的纖維材料價格昂貴,一般的“自發熱”內衣是由少量的發熱纖維搭配其他纖維制造的。所以,即使穿著真正的發熱內衣,溫度上升也不可能很高,一般能主動升溫2℃至4℃。而市面上售賣的那些價格低廉的“自發熱”內衣,很少含有發熱纖維。
其實“自發熱內衣”并非完全是商家噱頭,因為早在2010年,我國就制定了FZ/T 73036—2010《吸濕發熱針織內衣》標準,要求吸濕發熱內衣在一定條件下的最高升溫值≥4℃,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≥3℃。只有達到這兩個條件才能稱為“吸濕發熱內衣”。
專家建議,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看清標牌上標注的成分信息和發熱原理。同時還應注意,即便是真的發熱內衣,所提升的溫度也有限,不能拿它代替棉衣。另外,如要購買發熱內衣,最好到正規商場、超市購買,謹防假冒。








